恭城周渭祠
恭城周渭祠始建于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北宋御史周渭(恭城路口村人)的祀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渭祠位于恭城鎮吉祥街187號,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40平方米(30.2×42.9米),整座祠由戲臺(已毀)、門樓、大殿堂、后殿、左右廂房組成,依地勢而建,慰為雄偉,門樓、正殿、后殿層層增遞,兩廂相襯,曲廊回復,雕梁畫棟,古樸清幽。
門樓為重檐歇山式,面闊五間,分明間、次間和梢間。它是周渭祠建筑的精華所在,做工考究,飛檐高翹,由座斗、交互斗、鴛鴦交手斗三種形式組合的重檐,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體形在中間驟然收小。斗拱除有裝飾作用外還有奇特的功能,這種斗拱由座斗、交互斗、鴛鴦交手斗三種形式組合成嚴謹而有規律的蜂窩狀,使氣流通過時產生回流而發出轟鳴聲,令蝙蝠不敢稍歇,鳥雀恐為筑巢,起到自然抵御蟲鳥侵害的作用,又明顯地寓意了清正廉潔的文化內涵和一代廉吏周渭的浩然正氣,堪稱一絕。在梢間外圍墻壁的挑檐上,全樓由1000多根堅實木料互相串連吻合,合理承擔了上層的荷載,使屋面飛檐遠挑,雄偉壯觀,為清代建筑所罕見。
大殿為兩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磚墻混合結構。大殿面寬(12.2m)小于進深(14.8m),正殿有周渭塑像,墻壁四周鑲嵌十二幅銅浮雕。廂房面寬和殿進深一致。后廂房為重建。
周渭堅毅忠誠、正直坦蕩、公正嚴明的精神世代激勵和感動著桂林人民。如今,周渭祠已不僅是桂林市極為珍貴的廉潔文化遺產,也成為干部群眾接受廉政教育的中心場所。
為了充分利用周渭祠對黨員進行廉政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意識和遵紀守法意識,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經過精心改造裝修,桂林市紀委于2009年正式在周渭祠掛牌成立市級黨員干部廉政教育基地,2013年2月,周渭祠被命名為廣西第一批廉政教育基地,千古“廉祠”及其所蘊涵的清廉文化重新煥發出嶄新的光彩!
“千秋百姓,祠祀梓桑。一朝廉吏,萬古流芳。”這是鐫刻在周渭祠警世鐘上的一段銘文。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現設置有周渭生平簡介、中國廉政發展史、桂林地方歷史廉政文化展示及歷代清官展示館、中國共產黨反腐歷程展示館、時代先鋒及廉政成果展示館以及歷代腐敗案件警示教育展館等等?;氐脑O置使廉政教育和黨員干部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每個在這里接受教育的黨員干部都為周渭廉政愛民、不徇私情、執法如山的精神所感染,進一步讓黨員干部在“教與學”中開闊視野、增長才干。目前,周渭祠廉政教育基地已成為廣西全區黨員干部接受反腐倡廉主題教育的重要陣地。